主观相对主义

主观相对主义(Subjective Relativism)是道德相对主义的一种形式,它主张道德的对错完全取决于个体。根据这个观点,一个行为对于某个人来说是“对的”,当且仅当这个人相信它是对的。不存在独立于个人信念之外的客观道德标准。

如果道德问题只关乎个人看法,那么讨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没有意义了——正如我们没有必要争论巧克力味更好还是香草味更好,因为在口味问题上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核心论点

主观相对主义将道德判断等同于个人品味或偏好的表达。如果A认为堕胎是错的,而B认为堕胎是对的,那么根据主观相对主义,堕胎对于A来说就是错的,对于B来说就是对的。两者之间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也不存在争论的基础。

面临的挑战

尽管主观相对主义在提倡个人自由和宽容方面似乎有其吸引力,但它在逻辑上和实践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道德无误论(Moral Infallibility):如果主观相对主义为真,那么每个人在道德上都是不可能犯错的。只要一个人真诚地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行为就是正确的。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从道德上谴责希特勒或任何一个作恶者,只要他们相信自己做得对。这与我们强烈的道德直觉相悖。

    另外,如果我们相信什么是对的什么就是对的,那我们在道德上就是不可能犯错的了。只要我们做自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就不会做错事。但是这种看法貌似也不太可信。我们对于某事正确的信念并不能使其成为正确,否则我们就不得不说希特勒 (Hitler) 做的也是对的(假设他相信自己所做之事的话)。

  2. 取消道德分歧:主观相对主义使得真正的道德分歧变得不可能。如果A说“X是对的”,B说“X是错的”,他们实际上只是在分别表达“我赞同X”和“我不赞同X”。这两个关于个人感受的陈述可以同时为真,因此他们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矛盾或真正的分-歧。

由于这些困难,很少有哲学家真正接受主观相对主义作为一种站得住脚的伦理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