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蜀汉

蜀汉是三国时期由“汉室宗亲”人物-刘备建立的政权。在《三国演义》中,蜀汉被视为继承概念-汉室法统的正统王朝,其核心政治理想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发展历程

  • 奠基 (刘备):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在得到人物-诸葛亮的辅佐后,采纳了事件-隆中对的战略,先取地点-荆州,再夺地点-西川,最终在汉中称王,奠定了立国的基础。

  • 建国 (刘备): 在势力-曹魏代汉自立后,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仍为“汉”,以示自己是汉室正统的延续,史称“蜀汉”。

  • 后期 (刘禅): 刘备在事件-夷陵之战后病逝,临终前于白帝城将后主人物-刘禅和国家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辅政期间,南征孟获,六出祁山,为蜀汉鞠躬尽瘁。诸葛亮死后,大将军人物-姜维继承其遗志,继续北伐,但最终因国力衰微、后主昏庸,在魏将人物-邓艾的奇袭下灭亡。

势力特征

蜀汉以“仁义”和“忠义”作为其立国的道德核心。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共同构成了蜀汉政权的精神内核。

玄德泣曰:“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在地理上,蜀汉占据西川和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与中原交通不便,在国力上始终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

相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