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汉室
汉室,即统治中国四百余年的刘氏王朝,是《三国演义》整个故事的最高政治象征和法统所在。小说的核心矛盾之一,便是围绕着“匡扶汉室”还是“取而代之”展开的。
政治象征
在东汉末年,尽管势力-东汉朝廷已经衰微,汉献帝也沦为傀儡,但“汉室”依然是天下公认的正统。各路诸侯,无论真心与否,大多都打着“兴复汉室”或“尊奉汉室”的旗号来号令天下,以争取人心和政治上的合法性。
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馀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
道德标杆
是否忠于汉室,成为了小说中衡量一个人物品格的重要标准。
操曰:“汝托名汉相,实为国贼!吾乃汉室宗亲,奉天子密诏,来讨反贼!”
历史的终结
最终,随着曹丕篡汉,建立势力-曹魏,汉朝四百年的国祚宣告终结。但“汉”的旗号并未就此消失,刘备在西川建立的政权,国号依然是“汉”(史称势力-蜀汉),以示其继承汉室大统的决心。汉室的兴亡,贯穿了整个三国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