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人称道的求贤故事,讲述了人物-刘备为了请得“卧龙”人物-诸葛亮出山相助,先后三次亲自前往其隐居的茅庐拜访的经历。

事件背景

刘备在被人物-曹操击败后,依附于荆州人物-刘表,屯兵新野。虽然有关、张、赵云等猛将,但缺少一位运筹帷幄的谋主。在谋士人物-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囚而被迫离开时,他向刘备极力推荐了隐居于南阳卧龙冈的诸葛亮。

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事件经过

刘备求贤若渴,随即与人物-关羽人物-张飞一同前往拜访,但第一次并未见到,只遇到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备冒着风雪第二次前往,仍未见到,只遇到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其弟诸葛均,只好留下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仰慕和诚意。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

等到来年开春,刘备斋戒三日,第三次前往拜访。这一次,诸葛亮正在草堂上昼寝。刘备不敢惊扰,恭敬地在台阶下侍立了许久。张飞因此十分不耐,甚至想放火烧屋,被关羽劝住。诸葛亮睡醒后,终于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在茅庐中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著名的事件-隆中对,并答应出山辅佐。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事件影响

三顾茅庐成为了后世君主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如鱼得水,从此开始真正走上了开创基业的道路,为日后势力-蜀汉的建立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相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