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出师表

《出师表》是势力-蜀汉丞相人物-诸葛亮在决定率军北伐、讨伐势力-曹魏之前,写给后主人物-刘禅的一篇奏章。它不仅是一份出征的军事文书,更是一篇充满感情、感人至深的文学杰作,集中体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精神。

事件背景

在平定了南方地点-南中的叛乱之后,蜀汉后方稳固,兵精粮足。为了实现人物-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诸葛亮决定发动北伐。在出征之前,他心系后主刘禅以及国内政事,因此写下了这篇奏章。

主要内容

《出师表》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分析形势: 诸葛亮首先分析了当前“益州疲弊”的严峻形势,强调了兴复汉室事业的紧迫性和正当性。
  2. 劝谏后主: 他恳切地劝谏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以治理好国家,作为北伐的坚实后盾。
  3. 表达心志: 诸葛亮在表中回顾了自己追随刘备的经历,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并立誓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展现了自己为国捐躯的决心。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事件影响

《出师表》是诸葛亮忠义一生的最好写照,其真挚的情感和卓越的文采,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亲贤臣,远小人”成为了后世君主治国的警世名言,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成为了形容忠臣志士的最高赞誉。此表也正式拉开了事件-六出祁山的序幕。

相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