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规模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阶级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资本化,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如果积累以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形式发生,那么很明显,它对于货币流通不会提出什么新的问题。

展开阐述

简单再生产只是一个理论抽象,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是不断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对社会总资本而言,这意味着每年都有一部分剩余价值被重新投入生产,转化为追加资本。

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前提

要实现社会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社会总产品本身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 第Ⅰ部类:必须生产出超过当年两大部类不变资本补偿所需的追加生产资料。这些追加的生产资料将用于装备新的投资或扩大旧的投资。
  • 第Ⅱ部类:必须生产出超过当年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基本消费所需的追加消费资料。这些追加的消费资料主要用于满足因雇佣更多工人而增加的消费需求。

因此,扩大再生产从一开始就要求两大部类的生产结构发生改变,即第Ⅰ部类的增长速度必须相对快于第Ⅱ部类,以便为整个社会的资本扩张提供物质基础。

扩大再生产的交换关系

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两大部类间的交换变得更为复杂,其基本平衡条件也发生了变化。简单再生产的平衡公式 Ⅰ(v+m) = Ⅱc 被打破了。

新的平衡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被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达,即:

Ⅰ(v + m/x) = Ⅱc

(其中 m/x 代表资本家作为收入消费掉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由于第Ⅰ部类要将一部分剩余价值(Δm)用于自身积累(转化为追加的Ⅰc和Ⅰv),因此,它能用来交换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部分就相应减少了,即 Ⅰ(v + m/x) < Ⅰ(v + m)。这就必然要求 Ⅱc < Ⅰ(v + m)

这个不等式是扩大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条件。它意味着,第Ⅰ部类必须生产出比第Ⅱ部类不变资本补偿所需更多的生产资料,这个差额(Ⅰ(v+m) - Ⅱc)正是为全社会(包括Ⅰ和Ⅱ自身)的积累提供追加生产资料的部分。

矛盾与危机

资本主义积累的无政府状态,使得两大部类之间要维持这种复杂的动态平衡变得极其困难。第Ⅰ部类的过度扩张或第Ⅱ部类的相对萎缩,都会破坏两大部类之间正常的交换关系,导致一部分产品无法实现其价值和物质形态的转化,从而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