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是一个错误的教条,即认为社会年产品的总价值可以完全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从而在理论上取消了补偿不变资本的必要性。

既然就每一个特殊商品分别来说是如此,那么,就形成每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品的一切商品整体来说也必然是如此。这个年产品的全部价格或交换价值,必须分解为同样三个部分,在国内不同居民之间进行分配,或是作为他们的劳动的工资,或是作为他们的资本的利润,或是作为他们占有的土地的地租。

展开阐述

亚当·斯密在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时,陷入了深刻的矛盾。他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到年产品中必须有一部分用于补偿所消耗的资本,但另一方面,他关于价值构成的基本教条又使其无法在理论上说明这种补偿如何可能。

斯密的错误教条(价值 = v + m)

斯密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他认为一切商品的价格(价值)最终都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这个观点可以简化为 价值 = v + m(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 后果:这个教条直接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社会年产品的全部价值都形成了某些人的“收入”,可以全部被消费掉。用于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部分(c)**从价值分析中神秘地消失了。
  • 理论困境:斯密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他试图通过区分“总收入”和“纯收入”来弥补,承认必须从总产品中扣除一部分来“维持”资本。但这与他的基本教条是直接矛盾的,他无法解释这部分不形成收入的资本价值究竟从何而来。

对两大部类的模糊认识

尽管陷入混乱,斯密的分析中也包含着天才的、接近真理的猜测。他无意中触及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区别:

  • 生产资料的生产者:他认识到,那些生产“有用机器、生产工具”的工人,其劳动产品本身不能成为“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因为这些产品不能被直接消费。
  • 消费资料的生产者:他认为,这类工人的劳动,其“价格”(工资)和“产品”都加入了消费储备。

斯密在这里已经接近问题的核心: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包括其中的v+m)必须在消费资料中找到其最终的实现形式,而消费资料的不变资本部分又必须由生产资料来补偿。但他没能将这些零散的、正确的思想片段整合成一个融贯的理论体系,反而被自己错误的价值构成理论所束缚。

斯密理论的恶果

斯密的错误教条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造成了长期的混乱。它不仅掩盖了不变资本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也模糊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为萨伊、蒲鲁东等人鼓吹“一切产品都可消费”的错误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对资本主义再生产和危机的科学分析变得不可能。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