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时间是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它包含劳动期间和劳动过程发生中断的非劳动期间。

劳动时间始终是生产时间,即资本束缚在生产领域的时间。但是反过来,资本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时间,并不因此也必然都是劳动时间。

展开阐述

生产时间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流通时间共同决定了资本周转的速度。生产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资本的增殖效率。

生产时间的构成

生产时间由两部分构成:

  1. 劳动期间:这是资本在实际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时间。只有在劳动期间,劳动力才被消耗,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才被创造出来。

  2. 非劳动期间(生产中断期):这是资本虽然处于生产领域,但劳动过程暂时停止的时期。这种中断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 自然过程的作用:劳动对象需要经历物理、化学或生理变化,如木材干燥、葡萄酒发酵、农作物生长等。在此期间,劳动过程停止,但生产过程仍在继续。
    • 生产储备:原料、辅助材料等作为潜在的生产资本,在进入实际加工前,需要在生产场所储备一段时间。
    • 劳动过程的常规休止:如夜间停工,此时固定资本(机器、厂房)虽然闲置,但仍被束缚在生产领域。

因此,生产时间通常大于劳动时间。这个差额部分虽然不创造新价值,但往往是完成产品所必需的条件。

对价值增殖的影响

  • 非增殖期:在生产时间超过劳动时间的那部分(即非劳动期间),资本不吸收新的劳动,因此不产生新的剩余价值。资本处于一种“休眠”状态。
  • 限制生产效率: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越不一致,资本的价值增殖效率就越低。一个资本的生产效率,取决于在一定时间内它能吸收多少活劳动。
  • 价值转移:在非劳动期间,固定资本(如发酵罐、干燥室)的价值会像在劳动期间一样,继续转移到产品中去,从而使产品变贵。

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趋势是尽可能缩短生产时间,特别是通过技术手段(如化学漂白代替天然晾晒、高效干燥设备等)来缩短非劳动期间,使其与劳动期间相吻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的增殖效率和周转速度。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