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内格尔的蝙蝠
“内格尔的蝙蝠”是由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在其著名论文《成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子的?》(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思想实验。这个实验旨在论证意识的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无法被还原为客观的、物理主义的描述的。
思想实验的内容
内格尔邀请我们思考成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感觉。
这个思想实验旨在说明,即使我们完全了解了蝙蝠的神经生理学,我们仍然无法知道“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感觉”。
- 蝙蝠是一种与我们非常不同的生物,它们主要通过回声定位(echolocation)来感知世界,这是一种我们人类完全不具备的感觉模式。
- 我们可以想象自己长着翅膀、用回声定位飞行,但这只是在想象“我”作为一个人去模仿蝙蝠的行为,而不是真正地体验“作为一只蝙蝠”的主观感受。
- 即使我们掌握了关于蝙蝠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所有物理事实,我们能够完全客观地解释回声定位的物理过程,但我们仍然无法知道从蝙蝠的第一人称视角出发,用回声定位来感知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结论是,意识体验具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可消除的主观特征。任何一种意识体验,都有一个“身临其境是什么样”(what it is like to be)的方面,而这个方面只能从该生物自身的第一人称视角来把握。
任何一个生物,当且仅当“成为那个生物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有答案时,它才拥有意识经验。
内格尔的论证有力地挑战了所有试图将心灵完全还原为物理状态的理论-唯物主义理论(如理论-同一性理论和理论-功能主义)。他认为,任何只提供客观的、第三人称描述的理论,都必然会遗漏掉意识最核心的要素——主观的概念-质性内容(Qualia)。
“内格尔的蝙蝠”与“玛丽的房间”思想实验一起,构成了当代心灵哲学中反对物理主义还原论的“知识论证”(The Knowledge Argument)的两个最经典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