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时代正在落幕,人类进入一个以图像为主导的全新时代,这将深刻改变我们认识世界、思考和交流的方式。
从文字时代转变到图像时代,其中有技术的支持。文字生产和图像生产哪个更容易?这要看技术的发展。…现在,生产图像变得便宜了,反倒是好的文字越来越少。
我一用上微信,就说这是对文字时代的最后一击,短信都不用写,直接说话,发照片,发表情包。文字的两千多年就结束在微信手里。
我说文字时代落幕,当然不是说,文字和阅读会消亡,以后就没人阅读了。据艾柯说,书就像轮子,一旦发明出来就永不会过时…文字从前是主导社会的力量,现在不再如此,今后,阅读和写作不再是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
展开阐述
“文字时代与图像时代”的划分,是对人类社会信息媒介和认知方式变迁的宏大判断。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的进步,它彻底改变了文字与图像的生产成本和传播效率。
从文字到图像的变迁
- 技术驱动:从造纸术、印刷术到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技术发展使得图像的生产和传播成本急剧下降,变得比生产优质文字更加容易和快捷。
- 认知方式的改变:
- 文字时代:以理性和深度思考为特征。阅读是主动的、需要训练的,读者可以控制节奏,反复回溯、比较、反思,从而培育出严谨的逻辑和批判精神。
- 图像时代:以直观和感性为特征。图像是“自然”的,无需专门学习就能看懂,符合大众的直观感受。它信息量大,但往往牺牲了文字所能承载的复杂意象和深度思考。
- 社会影响:
- 022-核心抽象-共同文本的消失:过去,经典著作是精英群体的共同文本,构成了社会思想交流的基础。今天,共同的话题变成了快速更迭的电影、电视剧和网络热点,深度共识难以形成。
- 030-核心抽象-平民化的深化:文字普及催生了平民时代,但图像的兴起让平民彻底抛弃了深度阅读。精英阶层也随之变化,旧式读书人的地位衰落,技术专家地位上升。
- 交流方式的变革:交流变得即时、便捷、多媒体化(照片、表情包、语音),但可能牺牲了深度和精确性,导致“信息爆炸”与“个体隔绝”并存。
未来的可能性
文字时代虽然落幕,但文字和深度阅读不会消亡,它们独特的价值无法被图像完全取代。思想、尤其是需要精确性和逻辑性的系统思想,仍然高度依赖文字。未来可能是一种立体的传播方式,文字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维继续存在,而不是被完全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