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 资本论第三册
  - 资本形式

银行资本是在信用制度下,由货币经营资本发展而来的,它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并将其作为借贷资本贷出以获取利润。

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经营资本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它不再仅仅是为他人保管和收付货币,而是开始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并将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产业家和商人)。这时,货币经营资本就发展成为更高级的形式——银行资本,其利润也主要不再是服务费,而是来自于存贷利差的利息。

只要自己不成为产业资本家,也很容易把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五,由于需要和致富欲望的增长。第六,由于固定资本的大量投资不断增长,如此等等。

展开阐述

银行资本是028-资本形式-货币经营资本的集中和发展形态,是资本主义039-历史与社会-信用制度的核心。

  1. 构成: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

    • 自有资本:银行家自己投入的资本。
    • 借入资本:银行吸收的来自社会各阶层(包括其他资本家、地主、工人甚至非生产阶级)的存款和闲置货币。这是银行资本的主体。
  2. 职能:银行资本的主要职能是充当信用中介。它一方面将社会上分散、闲置的货币汇集起来,转化为集中的、可供支配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它将这些货币资本贷放给需要资金的职能资本家(产业家和商人)。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

  3. 银行利润:银行家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息差额。银行以较低的利率吸收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贷出,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扣除银行的经营费用后,就构成了银行利润。这个利润本质上仍然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整个资本家阶级让渡给银行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

  4. 信用创造:现代银行不仅是借贷中介,还能通过票据贴现、发行银行券等方式创造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新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