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 资本论第三册
  - 规律与趋势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指,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社会平均利润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总趋势。

这样,在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时,同一个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因为随着不变资本的物质量的增加,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量也会增加,虽然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增加。

因此,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展开阐述

这个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1. 原因: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有机构成005-核心概念-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在总资本中,由机器、设备、原料等构成的019-资本形式-不变资本(c)的部分相对增长,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020-资本形式-可变资本(v)的部分相对减少。由于剩余价值(m)完全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工人创造的,因此,即使004-核心概念-剩余价值率(m/v)不变甚至有所提高,总资本C(=c+v)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剩余价值m的增长速度,最终导致一般利润率p’(=m/C)呈现下降趋势。

  2. 内在矛盾:这个规律本身包含着深刻的矛盾。

    • 生产力发展的悖论: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本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却成了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 利润率与利润量的矛盾:虽然利润率趋于下降,但由于总资本的积累和扩张,资本家获得的利润绝对量却可能不断增加。
    • 规律与反作用: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会引发一系列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如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不变资本要素的便宜、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对外贸易等。这些因素会延缓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使这个规律表现为一个长期的、充满波折的总趋势,而不是一个直线式的、绝对的下降。
  3. 后果:利润率的下降加剧了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它导致竞争斗争的激化,促使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并成为周期性046-历史与社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它最终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限制,即生产力的发展会与资本增殖的目的发生越来越尖锐的冲突。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