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价形式是在简单的价值表现中,一个商品被动地充当另一个商品价值表现的材料时所处的位置。
前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或者说,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后一个商品起等价物的作用,或者说,处于等价形式。
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
展开阐述
在最简单的概念-价值形式,即x量商品A = y量商品B
(如20码麻布 = 1件上衣)中,商品B(上衣)的价值为商品A(麻布)提供了价值表现的材料。它正处于等价形式。
等价形式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上衣),其自身的概念-使用价值(作为一件衣服)成了它的对立面——概念-价值——的表现形式。上衣的物体成了反映麻布价值的镜子。
-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生产等价物(上衣)的概念-具体劳动(缝),成了它的对立面——概念-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生产麻布的织的劳动才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生产等价物的私人劳动(缝),取得了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的形态,因为它表现为一种能与别种商品直接交换的产品。
等价形式的发展与概念-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是同步的。当概念-货币(如金)成为一般等价物时,它就垄断了等价形式的地位,获得了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普遍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