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主观主义神话 (The Myth of Subjectivism)
主观主义神话是作者在章节-第二十五章 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神话中,作为客观主义神话的传统对立面而提出的核心哲学观念。它通常与浪漫主义传统和某些通俗化的现象学、存在主义思想联系在一起。
主观主义神话的核心信条
主观主义神话将个人的、内在的经验置于中心地位,其核心信念包括:
- 意义是私有的: 意义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感受、直觉和经验,是无法被客观衡量或被他人完全理解的。
- 情感与直觉至上: 个人的感受、审美和道德实践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它们是纯粹主观的,超越了理性和客观性。
- 想象力是通往真理的途径: 艺术和诗歌通过想象力,而非理性,让我们接触到更深刻、更重要的情感和直觉现实。
- 隐喻是个人表达的工具: 隐喻等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是表达那些独特的、个人化的、无法用常规语言捕捉的经验所必需的。
- 客观性是危险的: 客观性被视为非人性的、无情的,因为它忽略了对个人而言真正有意义的内在世界。
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互相依存,都把对方当作对手,以反对对方来定义自己。
经验主义的批判
作者认为,主观主义神话虽然抓住了意义的个人性和情感的重要性,但其根本假设——即经验和意义是完全无结构的、纯粹私有的——是错误的。
在章节-第二十八章 主观主义神话的不足中,作者明确指出:
- 经验是有结构的: 我们的经验并非一团混沌,而是通过共通的、源于身体互动的经验完形和经验维度被系统性地结构化的。
- 意义可以被部分传达: 正是因为我们共享这种源于经验的自然结构,我们才有可能通过隐喻等方式,部分地传达那些看似纯粹私有的经验。
经验主义跟主观主义的分歧在于经验主义摒弃了主观主义的浪漫主义想法,即富于想象力的理解是完全不受约束的。
因此,作者提出的经验主义方案,旨在超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承认意义的个人性和经验基础,但同时强调这种经验和理解并非是无结构的、完全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