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经验主义 (Experientialism)

经验主义是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用以替代并超越客观主义神话主观主义神话的第三种哲学方案。其核心观点是,意义、真理和理性都根植于我们的经验,特别是我们通过身体与物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持续互动

经验主义的核心主张

经验主义旨在整合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合理关切,同时避免其极端谬误。

  1. 理解源于互动:

    • 经验主义认为,人并非独立于环境的存在,而是环境的一部分。理解并非单向的掌控或纯粹的内省,而是我们与环境和他人的持续互动与协商

    经验主义神话认为与环境的互动牵涉到相互改变。如果不改变环境或者被环境改变,你就不能在环境中发挥作用。

  2. 经验具有结构:

    • 与主观主义不同,经验主义认为经验并非一团混沌。我们的经验通过经验完形被自然地结构化,而这些结构的维度(如参与者、部分、阶段、目的等)源于我们共通的身体经验。
  3. 真理基于理解:

    • 与客观主义不同,经验主义否认存在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真理总是相对于我们的概念系统和我们对情境的理解
    • 一个陈述之所以为真,是因为我们对这个陈述的理解,与我们对特定情境的理解相吻合。
  4. 理性是富有想象力的:

    • 经验主义打破了“理性 vs. 想象”的二元对立。它认为,由于我们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而隐喻本身就是一种“想象力的理性”,因此,我们日常的理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富有想象力的。

经验主义的意义

经验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负责任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认知和现实。

  • 整合内外世界: 它同时满足了客观主义对外部世界知识的关切,以及主观主义对个人内在意义的关切。
  • 重估科学与客观性: 它承认科学知识的价值和追求客观的必要性,但将其置于人类经验和概念系统的框架内,从而避免了绝对主义的危险。
  • 强调沟通与同理心: 它揭示了真正的相互理解是一个需要协商、同理心和隐喻想象力的创造性过程。
  • 赋能自我理解: 它将自我理解视为一个持续构建个人隐喻和生活故事的过程,强调了个体在创造自身意义中的能动性。

经验主义对于理解的阐释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些经验领域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视角:人际沟通和相互理解、自我理解、仪式、审美经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