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客观主义神话 (The Myth of Objectivism)

客观主义神话是作者在本书后半部分,尤其是在章节-第二十五章 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神话及之后章节中,着重批判的核心哲学观念。它代表了西方哲学传统的主流世界观。

客观主义神话的核心信条

客观主义神话建立在一系列关于现实、真理、意义和语言的假设之上:

  1. 客观现实: 世界由具有内在属性的、独立于任何心智的客观物体构成。
  2. 绝对真理: 存在一个唯一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客观真理,它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
  3. 客观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等理性方法,超越个人主观性,获得关于客观现实的真知识。
  4. 客观意义: 语言的意义是固定的、客观的,它直接对应于客观现实,与人的理解无关。
  5. 理性至上: 理性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途径,而情感、想象和隐喻则是主观的、非理性的,是通往真理的障碍。
  6. 隐喻是危险的: 隐喻被视为不精确的、修辞性的语言游戏,必须被排除在追求真理的科学和哲学话语之外。

客观主义神话不仅声称自己不是神话,而且使神话和隐喻成为被轻视和嘲讽的对象:根据客观主义神话,神话和隐喻不能当真,因为它们不是客观真实。

经验主义的批判

作者认为,客观主义神话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与我们关于语言、概念和理解的大量经验证据相悖。

  • 现实并非纯粹客观: 我们的现实是由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所塑造的,我们通过互动属性而非纯粹的内在属性来理解事物。
  • 真理并非绝对: 真理总是相对于我们的概念系统理解而言的。
  • 概念并非字面: 我们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而非纯粹字面的。
  • 理性并非纯粹逻辑: 理性本身就是富有想象力的,因为它依赖于隐喻。

客观主义的危险

作者指出,盲目接受客观主义神话不仅是哲学上的错误,在社会和政治上也是危险的。

在一个客观主义神话十分活跃、真理总是绝对真理的文化中,把隐喻强加于我们文化的人来给我们界定什么是真理——绝对真理和客观真理。

它使得有权势者可以将其自身的隐喻包装成“客观真理”强加于人,从而压制不同的声音和看世界的方式。

作者提出的经验主义方案,旨在超越客观主义及其对立面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为理解人类经验提供一个更真实、更负责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