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是《孙子兵法》在019-篇章-九地篇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它依据军队深入敌国的程度和所处地理环境的特征,将战区分为九种战略态势,并为每一种态势规定了相应的战术及治军原则。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九地的定义与对策
“九地”理论将地理、战术与士卒心理紧密结合,是孙子战略思想的重要体现。
- 散地:在本国境内作战,士卒恋家,容易逃散。对策:无战,应统一士卒意志(“一其志”)。
- 轻地:进入敌境不深,士卒容易后退。对策:无止,应使部队营垒相连,保持阵形密集。
- 争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是兵家必争之地。对策:无攻,若敌先占,不要强攻,应设法攻击其后方。
- 交地:我可往,彼亦可来,往来便利之地。对策:无绝,要谨慎防守,确保部队联系不被切断。
- 衢地:与数个诸侯国接壤的交通要道,先到则能得天下之助。对策:合交,要积极运用外交手段,巩固与盟国的关系。
- 重地:深入敌境,背后有很多敌方城邑。对策:掠,就地掠取粮草,保障后勤。
- 圮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对策:行,迅速通过,不可停留。
- 围地:入口狭窄,退路迂远,易被包围之地。对策:谋,要巧施计谋,果断突围。
- 死地:不迅速奋战就会全军覆没的绝境。对策:战,必须殊死战斗,方能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