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帕恰斯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他通过精确和系统的观测,奠定了古代观测天文学的基础,并发明了均轮-本轮模型来解释行星运动,其工作为托勒密体系的完成铺平了道路。
用近代的科学观念来定义,古代世界里唯有几何学、力学、天文学可以称作科学,其代表人物有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希帕恰斯等人,他们都是希腊化时期的人物。
一般认为,对这一宇宙模式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公元前二世纪的希帕恰斯。希帕恰斯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天文学家。
展开阐述
希帕恰斯主要在罗德岛进行天文观测,他的工作以其精确性、系统性和数学严谨性而著称,代表了希腊化时期实证科学的最高水平。
主要贡献
- 精确的观测与数据: 他编制了第一份包含约850颗恒星的星表,并首次引入了星等的概念来划分恒星的亮度。他的观测数据之精确,在没有望远镜的时代是空前的。
- 发现岁差: 通过对比自己的观测数据和前人的记录,希帕恰斯发现了“分点岁差”现象,即春分点沿黄道的缓慢西移。这是一个极为精细和重要的天文学发现。
- 028-核心概念-本轮与均轮模型: 为了解释行星运动的不规则性,特别是亮度的变化和逆行现象,他系统地发展了本轮和均轮的几何模型。该模型认为,行星在一个小的圆形轨道(本轮)上运动,而本轮的圆心则在一个大的圆形轨道(均轮)上围绕地球运动。他还引入了“偏心圆”,使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观测数据。
- 三角学奠基人: 为了进行天文计算,希帕恰斯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三角函数表(弦表),为三角学的建立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历史地位
希帕恰斯是连接巴比伦天文学传统与希腊几何学传统的关键人物。他的工作方法——强调精确观测数据与数学模型的结合——是科学史上的一大进步。他所建立的本轮-均轮体系,经过托勒密的完善,成为了之后统治西方天文学一千多年的标准宇宙模型(即托勒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