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普特南的颠倒光谱

“普特南的颠倒光谱”(Putnam’s Inverted Spectrum)是一个经典的概念-思想实验,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物-约翰·洛克,后由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等人发展。它旨在挑战理论-功能主义,论证一个纯粹的功能主义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意识的主观体验,即概念-质性内容(Qualia)。

思想实验的内容

这个思想实验邀请我们想象一个在颜色体验上与我们完全相反的人:

思想实验-普特南的颠倒光谱

设想有一个人,我们称他为“反转人”(Invert)。

  • 从出生起,当他看到我们所说的“红色”时,他所体验到的主观颜色感受,与我们看到“绿色”时的感受完全一样。
  • 反之,当他看到我们所说的“绿色”时,他的主观体验则与我们看到“红色”时一样。他的整个色谱都是与我们系统性地颠倒过来的。
  • 然而,由于他从小就生活在我们的语言社区中,他学会了将他看到消防车时产生的那种(我们称为“绿色”的)感觉,称为“红色”;将他看到草地时产生的那种(我们称为“红色”的)感觉,称为“绿色”。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在于,“反转人”与一个正常人在功能上是完全等同的

  • 输入相同:他们都看着同一个红色的番茄。
  • 行为输出相同:当被问到“这个番茄是什么颜色?”时,他们都会回答“红色”。他们都能正确地根据交通信号灯行动,能完成所有需要区分颜色的任务。
  • 内在状态的关系相同:他们关于颜色的信念、欲望等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也是完全一样的。

然而,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反转人”的颜色体验,与正常人是相同的吗?

  • 理论-功能主义的角度看:答案必须是。因为功能主义认为,心灵状态的本质就是其功能角色。既然“反转人”的颜色状态在功能上与正常人完全无法区分,那么他们的心灵状态就必须是相同的。
  • 从我们的直觉来看:答案显然是。根据思想实验的设定,他们的主观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思想实验的结论是,功能等同并不足以保证主观体验的等同

这个思想实验旨在说明,一个在功能上与我们完全相同的系统,其内在的主观感受(质性内容)可能与我们完全不同。

“颠倒光谱”是挑战理论-功能主义的最著名的“缺席的感受质”或“错位的感受质”论证之一。它表明,一个只关注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而忽略了状态本身内在的、主观的“感觉如何”的理论,可能遗漏了意识最核心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