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绵续并非一个纯粹的生物本能,而是一个为了保障社会结构完整和社会成员新陈代谢,从而满足个人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文化体系,其核心是人为的生育制度。
种族的需要绵续并不是靠单纯的生理行动及生理作用而满足的,而是一套传统的规则和一套相关的物质文化的设备活动的结果。
生育制度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人为保障。
社会完整是个人健全生活的条件,而社会的完整必须人口的稳定,稳定人口有赖于社会分子的新陈代谢,因之引起了种族绵续的结果。
展开阐述
费孝通在探讨生育制度时,首先对“种族绵续”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辨析。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生物性的生殖本能,而必须将其理解为一个文化概念。
1. 从生物机能的连环中脱出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有能力打破“性爱—生殖—抚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生物机能连环。人类可以有性爱而无生殖(如避孕),也可以有生殖而无抚育(如堕胎、杀婴、疏忽)。这意味着,种族的延续在人类社会失去了纯粹的自然保障,单靠生物本能是靠不住的。
2. 个体生存与种族绵续的矛盾
从生物个体层面看,生殖和营养是相克的,生殖本身是一种“损己利人”的行为。它消耗个体的资源和精力,甚至带来痛苦和危险,只为产生一个与自己分离的新生命。如果人是彻底自私的个体,他完全有理由选择不生育,以保全自身的完整和自由。因此,种族绵续与个体生存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
3. 社会的需要:解决矛盾的关键
这个矛盾是如何被解决的?关键在于人不是孤立的生物个体,而是“社会的分子”。
- 个人依赖社会:个人的生存和健全生活,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分工合作的社会结构。如果没有这个结构,个人的生活将难以为继。
- 社会依赖更新:但社会成员终将死亡,为了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性,就必须不断有新成员来补充旧成员的缺位,实现社会的新陈代谢。
因此,种族绵续最终成为了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社会这个“大我”得以延续,生活在其中的“小我”才能获得保障。为了保证这种延续性,人类社会创造出了一套人为的保障机制,这就是生育制度(包括求偶、婚姻、家庭、亲子关系等)。它通过一系列文化规则,将原本可能中断的生物链条重新连接起来,确保社会能够稳定地获得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