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四篇,核心是探讨军队的实力,即“形”,并提出了以049-战略战术-先为不可胜为核心的防御思想。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核心内容

  1. 029-核心概念-形:本篇的中心是“形”,即军队实力的外在表征,包括兵力、装备、部署等所有有形的物质力量。强大的“形”是取胜的基础。

  2. 049-战略战术-先为不可胜:孙子提出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善战者首先要通过加强自身实力,创造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能否不被战胜,关键在于自己(“不可胜在己”);而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出现可乘之机(“可胜在敌”)。

  3. 攻守与实力:本篇将攻守选择与实力(形)直接挂钩。“不可胜者,守也”,实力不足时应采取防御;“可胜者,攻也”,实力有余时才可进攻。

  4. 先胜后战:孙子强调“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胜利的军队是先创造了必胜的条件,然后才去寻求作战;而失败的军队总是先贸然开战,然后企图在战斗中侥幸取胜。

  5. 修道保法:篇中提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认为善于用兵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度,这样才能掌握决定胜败的权力。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