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六篇,集中论述了如何通过031-核心概念-虚实的运筹来掌握战场主动权,被唐太宗誉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最重要的篇章。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核心内容

  1. 050-战略战术-致人而不致于人:本篇开篇即提出掌握主动权的核心原则——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善战者通过“利”和“害”来引诱和牵制敌人,迫使敌人按照我方的意图行动。

  2. 051-战略战术-避实而击虚:这是本篇的核心战术思想。孙子用“兵形象水”来比喻,说明军队作战应像水流一样,避开敌军实力强大、防备严密的“实”处,转而攻击其兵力薄弱、防备空虚的“虚”处。

  3. 052-战略战术-我专而敌分:为达成“避实击虚”的目的,关键在于“形人而我无形”。即通过各种方式诱使敌人暴露其兵力部署(“形人”),而我方则要隐蔽自己的意图和部署(“我无形”)。这样,敌人为防备我方而处处分兵,其力必散;我方则能集中优势兵力(“我专”),攻击其分散薄弱的一点(“敌分”),从而形成以众击寡的有利局面。

  4. 胜利的可创造性:与012-篇章-形篇的“胜不可为”相对,本篇提出了“胜可为也”的观点。这并不矛盾,“形”篇强调实力是客观基础,不可强行创造;本篇则强调在实力基础上,通过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主观能动性,可以主动创造出胜利的战机。

  5. 用兵如神:孙子最后总结,兵没有固定不变的态势,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可以称之为“神”。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