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 资本论第三册
  - 核心概念

虚拟资本是真实资本(如投入生产的厂房、机器、原料)的纸制复本,它本身没有价值,仅代表对未来剩余价值的要求权。

资本的这种过剩是由引起相对过剩人口的同一些情况产生的,因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补充现象,虽然二者处在对立的两极上:一方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失业的工人人口。

资本价值中有一部分仅仅表现为参与剩余价值即利润未来分配的凭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不同形式的用于生产的债券,当它预计的收入减少时,将会立即贬值。

展开阐述

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发展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各种有价证券,如股票、公债、债券等。

  1. 形式与本质:虚拟资本的核心是所有权证书。例如,一张股票代表着对某个股份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以及凭此所有权分享公司未来利润(剩余价值)的权利。这些有价证券本身不是真实的生产资本,它们只是真实资本的“影子”或“复本”。它们的价值,即其市场价格,并不取决于其票面价值或生产成本,而是取决于它们所能带来的预期收入(股息、利息)和当时的平均利息率。这个过程被称为资本化

  2. 与真实资本的关系:虚拟资本的运动与真实资本的运动(生产与流通)是相对独立的。虚拟资本的总额可以远远超过真实资本的总额。虚拟资本的价格(如股价)的涨跌,可以直接影响财富在不同人之间的分配,引发投机和金融危机,但它并不直接等同于真实资本的增减。例如,即使工厂的生产规模没有变化,其股票价格也可能因为市场预期的变化而剧烈波动。

  3. 作用与矛盾:虚拟资本和039-历史与社会-信用制度一起,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使得单个资本家能够调动远超自身积累的社会资本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它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虚拟资本的投机性,使得金融市场充满了不稳定性,其价格的剧烈波动常常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