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指与所指是语言符号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施指”是符号的声音-形象(即物理形式),而“所指”是其代表的概念(即心理内容)。
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一件事物和一个名称,而是一个概念和一个音响形象。
我们建议保留“符号”这个词来指称整体,而用“所指”和“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施指和所指这两个要素是密切地结合着,并且是相互引发的。
展开阐述
“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是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提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石概念,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
核心内涵
- 施指 (Signifier / Signifiant):指语言符号的物质载体,即我们能感知到的部分。在口语中是“音响形象”(sound-image),在书面语中是文字形象。它不是物理的声音本身,而是声音在我们心理上留下的印记。
- 所指 (Signified / Signifié):指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或唤起的“概念”(concept)。它也不是客观世界的实体,而是存在于我们思维中的、关于那个实体的抽象观念。例如,“树”的所指不是外面那棵具体的树,而是我们头脑中关于“树”的普遍概念。
- 符号 (Sign):索绪尔强调,语言符号是“施指”和“所指”结合而成的统一体,如同纸张的正面和背面,不可分割。
深远影响
- 语言的非指物性:这一理论将语言从“为事物命名”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语言并非简单地给世界贴标签,而是一个创造概念、组织思想的自足系统。
- 结构主义的开端:通过将语言分析为内部元素的相互关系(施指与所指的关系),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的先河。语言的价值不取决于它指向外部世界,而取决于它在系统内部与其他符号的区别。
- 042-核心概念-任意性原则:这一区分是理解任意性原则的基础。索绪尔指出,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结是任意的,没有自然的、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