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在维也纳形成的一个哲学团体,他们是逻辑实证主义运动的核心,主张以逻辑分析和经验证实为武器,彻底清算传统形而上学,建立统一的科学世界观。
The meaning of a proposition is the method of its verification. (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 - Moritz Schlick
Metaphysical propositions are not false; they are pseudo-propositions, they are nonsensical. (形而上学命题不是假的;它们是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
The goal of philosophy is to make our ideas clear. (哲学的目标是使我们的观念清晰。)
展开阐述
维也纳学派(Vienna Circle)是**017-核心流派-分析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端而激进的阶段,其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对20世纪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核心思想
-
证实原则 (Verification Principle):这是维也纳学派的中心纲领和战斗口号。他们认为,一个句子的认知意义,在于它能够被经验所证实(verification)或证伪(falsification)。据此,他们将命题分为两类:
- 有意义的命题:
- 分析命题:如数学和逻辑命题,它们的真假仅由定义决定,是“重言式”(tautologies),不提供关于世界的新信息。
- 综合命题:即经验科学的命题,它们的真假必须诉诸经验观察来判定。
- 无意义的命题:所有无法通过经验证实的命题,都被打上“形而上学”的标签,判为“伪命题”(pseudo-proposition)。这包括传统哲学的大部分议题,以及伦理学、美学和神学中的价值判断。
- 有意义的命题:
-
拒斥形而上学:基于证实原则,维也纳学派对传统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式的德国唯心论)发起了猛烈攻击。他们认为,形而上学家们谈论的“绝对精神”、“物自体”、“存在”等概念,由于无法与任何经验观察相联系,因此是空洞无物的,其言说仅仅是情感的表达,不具有认知意义。
-
物理主义与统一科学:学派成员相信,所有科学的语言最终都可以被还原为或翻译为物理语言(即关于物理对象的时空描述)。他们设想建立一门“统一科学”(Unified Science),用共同的语言和方法来整合所有门类的知识,消除科学之间的壁垒。
代表人物与衰落
- 代表人物:核心人物包括领导者石里克(Moritz Schlick)、思想家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和主张物理主义的纽拉特(Otto Neurath)。逻辑学家哥德尔和后来批判他们的波普尔也曾参与过学派的讨论。
- 衰落: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在30年代末期因纳粹上台和二战爆发而瓦解,其成员大多流亡英美。此外,其理论内部也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
- 证实原则自身的地位:证实原则本身既不是分析命题,也不是经验命题,按照其自身标准,它也是无意义的。
- 证实标准的困难:严格的证实(或证伪)标准过于严苛,甚至会导致普遍的科学定律(如“所有乌鸦都是黑的”)也被判为无意义,因为它们无法被有限的经验所完全证实。
深远影响
尽管作为一个学派寿命短暂,但维也纳学派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的发展,确立了分析哲学在英语世界的学术主导地位。他们对清晰性、逻辑严谨性和经验基础的强调,深刻地塑造了此后哲学的议程和风格。当代分析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回应和克服逻辑实证主义所提出的问题中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