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事实是介于个殊事实与纯粹逻辑之间,被沉淀和吸收到语言之中的高概率经验关联,它构成了日常语义推理的“道理”基础,是感知与理知的交汇之处。
我愿把雪是白的叫作“一般事实”。个殊事实和形式逻辑两者之间隔着一般事实。
语言中沉淀了大批一般事实……它把经验到的世界embody在一个形式系统中,纳入了经验里的关节点,使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形式系统来推理。
我们可以说,一般事实是感知与理知的交汇之处。
展开阐述
“一般事实”是理解语义推理的关键概念,它解释了为何我们的日常推理既非纯粹的逻辑演算,也非简单的事实罗列。
定义与定位
- 区别于个殊事实:个殊事实是具体的、偶然的事件(如“昨天延庆下雪了”),你必须亲历或查证才能知道。而一般事实是在正常环境下大概率成立的经验(如“雪是白的”),它具有普遍性,但并非绝对必然。
- 区别于形式逻辑:“雪”和“白”在逻辑上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关联来自经验。但这种经验关联被长期、反复地确认,最终被“吸收”进语言,使得“雪”这个语词天然地带上了“白”的含义。
作用:连接经验与形式
一般事实是经验世界通向形式系统的桥梁。它将现实世界中那些重要的、稳定的关联(感知)“凝结”到语言这个形式系统(理知)中,成为概念内涵的一部分。这使得我们能够基于语言进行推理,而不必事事诉诸直接经验。例如,因为“雪是白的”这个一般事实已经内化于语言,我们听到“下雪了”,就能直接推论出“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
“道理”的基础
这些凝结在语言中的一般事实,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道理”。按“道理”推论,就是依照这些被普遍接受的经验关联来进行思考。这种推理不是纯形式的,因为它包含了经验内容;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形式性,因为它是在语言系统内部进行的。因此,“一般事实”是感知与理知的真正交汇点,它让我们的理知有了经验的根基,也让我们的感知得以被纳入理性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