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民致富”是乡镇政府在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为克服农民因以往失败经验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所采取的一种由政府承担前期风险、以示范效应“引诱”农民参与的治理技术。
由于屡战屡败,造成农民对政府的信心不足,逐渐地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政府让搞的都赚不到钱,越是政府让搞的越不能搞。而在政府方面,也充满了困惑…
展开阐述
在经历了多次农业结构调整失败后,小镇的农民对政府的号召普遍抱有怀疑和抵触情绪,简单的行政命令(“擂”)已难以奏效。在此背景下,乡镇政府发展出了“诱民致富”这一新的治理技术,其核心是从“命令”转向“引诱”。
操作机制: 该技术旨在打消农民“怕吃亏”的顾虑,其操作核心是政府承担风险,农民确保收益。
- 政府前期投入:在推广新品种时,由政府先期投入,为农民垫付种子款、补贴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 承诺保护价收购:政府与农户签订协议,承诺以最低保护价收购产品,确保农民在市场波动中不会亏本。协议甚至允许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农民可自由出售,将所有市场红利让渡给农民。
- 打造示范样板:通过以上措施,确保第一批参与的农户“只盈不亏”,从而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以“眼见为实”的成功来“引诱”和吸引更多农民在后续年份自愿加入。
案例分析 在“046-事件-小镇豆与藠头种植”中,为推动藠头种植,镇政府在023-地点-大陈村的试点就完全采用了“诱民致富”的模式。政府不仅垫付种子款、补贴肥料,还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以此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诱民致富”是“039-权力技术-擂与媒”中“媒”的策略在经济领域的深化。它反映了基层政府在面对农民的理性选择和抵制时,其治理手段被迫向更加精细、更具经济理性的方向演进。但这并未改变政府作为地方经济“总规划师”和“推动者”的根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