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是《孙子兵法》在009-篇章-计篇中提出的核心命题,意指军事行动的本质就是诡诈多变,要通过各种真假虚实的手段来迷惑和欺骗敌人,从而克敌制胜。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内涵阐述
“诡道”是孙子战术思想的基石。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对春秋前期那种讲究“军礼”、不尚诈谋的旧战争形态的彻底颠覆,反映了春秋末期兼并战争愈演愈烈的现实。
孙子认为,用兵作战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充满变化和欺骗。其核心在于“示形动敌”,即向敌人展示假象,以调动敌人,使其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我方创造有利战机。
具体运用
在提出“兵者,诡道也”之后,孙子紧接着列举了046-战略战术-诡道十二法作为其具体应用,例如:
- 能而示之不能:我方能打,却伪装成不能打。
- 用而示之不用:我方准备用兵,却伪装成不准备用兵。
-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在近处却让敌人误以为在远处,在远处却让敌人误以为在近处。
- 利而诱之:用小利引诱敌人上当。
- 乱而取之:在敌人混乱时乘机攻取。
“诡道”思想是032-核心概念-奇正相生、031-核心概念-虚实转化等一系列战术原则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