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论论证
宇宙论论证(Cosmological Argument)是证明上帝存在的三大经典理论-有神论论证之一。这类论证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从关于宇宙的某个经验事实(例如,宇宙存在、万物皆有原因)出发,通过一系列推理,最终得出结论:必须存在一个作为宇宙终极原因或解释的“第一因”或“必然存在者”,而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
论证-宇宙论论证 (Cosmological Argument): 认为宇宙万物不可能自己存在,必须有一个最初的、非被创造的“第一因”(First Cause)或“必然存在者”(Necessary Being),这个存在者就是上帝。
论证的主要形式
宇宙论论证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由中世纪神学家和哲学家人物-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提出的“五路证明”(Five Ways)中的前三路:
- 运动论证(Argument from Motion):宇宙中的事物都在运动和变化,而任何运动之物都必被他物所推动。这个推动链条不可能无限后退,因此必须存在一个“第一推动者”(First Mover),它自身不被任何他物所推动,这就是上帝。
- 因果论证(Argument from Causation):我们经验到世界充满了因果链条,任何结果都有其原因。这个因果链条也不可能无限后退,因此必须存在一个无因之因,即“第一因”(First Cause),这就是上帝。
- 偶然性与必然性论证(Argument from Contingency):宇宙中的万物都是“偶然的”(contingent),即它们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如果所有事物都是偶然的,那么就可能有一个时刻,所有事物都不存在,从而导致现在也什么都没有。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必须存在一个“必然存在者”(Necessary Being),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事物,它自身就是其存在的原因。这个必然存在者就是上帝。
面临的挑战
宇宙论论证面临着诸多哲学批判:
- 无限后退的可能性:为什么因果链条不可能无限后退?一些哲学家认为,无限后退在逻辑上是可能的,因此我们不一定需要一个“第一因”。
- “第一因”的特殊性:即使我们承认需要一个“第一因”,为什么这个“第一因”就必须是传统理论-有神论中所描述的那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呢?它可能是一个非人格化的力量,或者是一个早已不再关心宇宙的创造者。
- “整体”与“部分”的谬误:人物-大卫·休谟和伯特兰·罗素等人指出,即使宇宙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需要一个原因,这也不意味着宇宙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一个原因。这可能犯了“合成谬误”。
- “必然存在”的意义:许多哲学家(特别是经验主义者)质疑“必然存在”这个概念本身是否是可理解的。他们认为,只有逻辑和数学命题可以是必然的,任何关于“存在”的命题都必然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