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主义

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是概念-认识论中关于知识结构的一种核心理论。它主张,我们的知识体系就像一座建筑,它建立在一些无需其他信念来证成的、绝对可靠的基础信念(basic beliefs)之上,而所有其他的非基础信念(non-basic beliefs)都最终由这些基础信念所支持和证成。

核心论点

基础主义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回应“无限后退”的怀疑论诘难。这个诘难认为,任何一个信念都需要由另一个信念来证成,而那个信念又需要再下一个信念来证成,如此循环,将导致无限后退,最终没有任何信念能得到真正的证成。

基础主义通过主张存在一类特殊的基础信念,来终止这个无限后退的链条。这些基础信念是自明的、不可错的,或者是由经验直接给予的,它们是我们知识大厦的稳固地基。

基础主义的两种主要形式

基础主义内部的主要分歧在于,究竟什么样的信念可以充当这个“基础”。

  1. 古典基础主义(Classical Foundationalism)

    • 理性主义版本:以人物-笛卡尔为代表,认为基础信念是那些通过纯粹理性所把握的、清晰分明的、不可怀疑的观念。例如,“我思,故我在”以及一些基本的逻辑和数学公理。
    • 经验主义版本:认为基础信念是关于我们直接感觉经验的信念。例如,“我此刻似乎看到一片红色”这种关于感觉材料的信念被认为是不可错的。
  2. 温和基础主义(Modest Foundationalism)

    • 与古典基础主义不同,温和基础主义不要求基础信念是绝对不可错的。它认为,某些信念(例如,来自感知的信念)可以拥有某种程度的初始证成(prima facie justification),只要没有遇到反面证据,它们就可以被合理地接受,并作为证成其他信念的基础。

面临的挑战

  • 基础的存在性:真的存在那样一类绝对可靠、无需证成的基础信念吗?批评者(如融贯论者)认为,任何信念的证成都来自于它与我们整个信念系统之间的融贯关系,而不存在任何特权的“基础”信念。
  • 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推理:即使我们找到了可靠的基础,我们如何能够保证从这些基础信念(例如,关于我自己的感觉经验的信念)到关于外部世界的信念的推理是可靠的?这又回到了问题-怀疑论的核心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