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记忆
准记忆(Quasi-memory),或称q-记忆,是当代心灵哲学家在讨论问题-人格同一性时,为了完善理论-记忆理论而提出的一个技术性概念。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避免循环论证。
定义
经典的理论-记忆理论认为,A是B的前提是A能“记得”B的经历。但“记得”这个词本身似乎就预设了A和B是同一个人。为了打破这个循环,哲学家们定义了“准记忆”:
一个人准记得一件过去的事,当且仅当:
- 他有一个关于过去某经验的信念;
- 某人确实有过这个经验;
- 这个信念的存在是由那个经验所引起的。
这个定义是中立的,它不预设拥有信念的人和拥有最初经验的人是同一个人。
在心理连续理论中的作用
准记忆的概念是理论-心理连续理论的基石。通过使用“准记忆”以及类似地“准意图”、“准信念”等概念,理论-心理连续理论可以给出一个非循环的定义:
如果B时刻的人的心理状态(由一系列准记忆、准意图等构成)是由A时刻的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一个可靠的因果过程延续而来的,那么A和B就是同一个人。
这样,理论就可以在不预先假定人格同一性的情况下,用心理的因果连续性来定义人格同一性。
意义
准记忆这个概念虽然看起来有些抽象,但它对于构建一个逻辑上严谨的、基于心理连续性的问题-人格同一性理论至关重要。它使得哲学家们可以在不陷入循环论证的情况下,精确地探讨记忆、心理状态和人格同一性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面对各种复制和分裂的概念-思想实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