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齐硕姆的满怀期待的外甥

“齐硕姆的满怀期待的外甥”是由哲学家罗德里克·齐硕姆(Roderick Chisholm)提出的一个概念-思想实验,旨在揭示理论-逻辑行为主义的一个核心困难:无法将关于心灵状态的陈述,无损地翻译成关于行为倾向的陈述

思想实验的内容

齐硕姆邀请我们思考一个看似简单的关于心灵状态的陈述,并尝试用理论-逻辑行为主义的方式来分析它:

假设琼斯期待 25 分钟后在火车站见到他的姨妈…

逻辑行为主义者会试图将“琼斯期待他的姨妈”这个内在状态,翻译成一系列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倾向,例如:

  • 如果有人问他“你的姨妈什么到?”,他会倾向于回答“25分钟后”。
  • 如果他见到了他的姨妈,他会倾向于上前打招呼。

然而,齐硕姆指出,这种翻译是行不通的,因为行为倾向的触发,总是依赖于其他的心灵状态。

但如果他见到了他的姨妈并将她当成了其他人怎么办?又或者,如果他见到了其他人并将她当成了自己的姨妈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们的定义,满足或者中断都不会发生。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结论是,任何单一的心灵状态,都无法被孤立地等同于一组特定的行为倾向。一个人的行为,是其整个心灵状态网络(包括他的信念、欲望、感知、注意力等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 琼斯是否会上前打招呼,不仅取决于他“期待姨妈”这个状态,还取决于他是否相信眼前这个人就是他姨妈,以及他是否想要在此刻和姨妈打招呼。
  • 琼斯是否会如实回答问题,也取决于他是否理解了问题,以及他是否愿意说实话。

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应对特定外界刺激取决于我们当时所处的其他心灵状态。既然是心灵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行为,我们便无法将某种心灵状态与某一套固定的行为倾向相关联。

这个思想实验揭示了心灵的整体性(holism),即心灵状态是相互关联、相互定义的。这个洞见沉重地打击了理论-逻辑行为主义的还原论计划,并为后来的理论-功能主义(它正是一种强调心灵状态之间因果关系网络的理论)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