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泰勒的瘾君子

“泰勒的瘾君子”是由哲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提出的一个概念-思想实验,与思想实验-泰勒的天才生理学家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反驳理论-相容论。它通过成瘾行为的例子,来论证“做我们想做的事”并不等同于自由。

思想实验的内容

泰勒邀请我们想象一个不幸的瘾君子:

思想实验-泰勒的瘾君子

设想一个生理上对某种药物成瘾的人。当他毒瘾发作时,他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压倒一切的、想要获取并注射该药物的欲望。

在这个欲望的驱使下,他去获取并注射了药物。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问题是:这个瘾君子注射药物的行为,是自由的吗?

  • 理论-相容论的角度看:答案似乎是。因为他的行为完全符合他当下的意愿(他确实想注射药物),并且没有受到任何外在的强迫。他正在“做他最想做的事”。
  • 从直觉和不相容论的角度看:答案显然是。我们通常认为,成瘾行为恰恰是不自由的典型。瘾君子是被他自己无法控制的生理欲望所奴役,他可能在更深的层次上(例如,在他清醒时)根本不希望自己有这种欲望,他可能希望自己能戒除毒瘾。他的意志本身是受损的、不自由的。

这个思想实验的结论是,一个行为是否自由,不能仅仅看它是否与行动者当下的欲望一致。我们需要进一步考察这个欲望本身的来源和性质。一个源于无法抗拒的内在强迫(如毒瘾)的欲望,即使行动者在行动的瞬间“愿意”去满足它,这个行动也不能被认为是真正自由的。

这个例子进一步强化了思想实验-泰勒的天才生理学家的论点,即理论-相容论对“自由”的定义过于简单,它未能捕捉到意志的自主性(autonomy)这一自由意志的核心要素。后来的哲学家哈里·法兰克福(Harry Frankfurt)通过对“一阶欲望”和“二阶欲望”的区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