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斯洛特的被催眠的病人

“斯洛特的被催眠的病人”是由哲学家迈克尔·斯洛特(Michael Slote)提出的一个概念-思想实验,与思想实验-泰勒的天才生理学家类似,它也旨在反驳理论-相容论,特别是那些简单地将自由等同于“做我们想做的事”的观点。

思想实验的内容

斯洛特邀请我们想象一个情境:

思想实验-斯洛特的被催眠的病人

设想一个病人被催眠师深度催眠。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向他植入了一个欲望,例如,“想要在听到某个特定词语时,立刻去打开窗户”。

之后,病人在清醒状态下与催眠师交谈。当催眠师说到那个特定词语时,病人立刻站起来,走过去打开了窗户。

如果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可能会真诚地回答:“我就是突然想打开窗户透透气。”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问题是:这个被催眠的病人“打开窗户”的行为,是自由的吗?

  • 从简单的理论-相容论角度看:答案似乎是。因为病人的行为完全符合他当下的意愿(他确实“想”打开窗户),并且没有受到任何外在的强迫。
  • 从直觉和不相容论的角度看:答案显然是。我们直觉地认为,这个病人的行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行动的那个“欲望”或“意愿”本身,并非源于他自己,而是由催眠师从外部植入和操控的。他的意志被他人所控制。

这个思想实验的结论与思想实验-泰勒的天才生理学家一致:一个行为要被称为是自由的,仅仅是行动与意愿相符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考察意愿本身的来源是否是自主的

它强调了自由意志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要求,即意志的真实性起源的自主性。一个被他人暗中操控而产生的欲望,即使行动者本人没有意识到,并真诚地将其当作自己的欲望,基于这种欲望的行动也不能被认为是真正自由的。这迫使理论-相容论者必须对其理论进行更精细的修正,以说明何种欲望才是能够赋予行动以自由的“真实”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