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它名义上是皇帝的军事秘书机构,实际上完全架空了内阁,成为国家最核心的决策中枢,但其本质是一种服务于皇帝私心的“法术”,而非公开的“制度”。

设立与演变

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期,最初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保证军事机密。其办公地点设于内廷(南书房),与外朝的内阁相对。

最初皇帝为要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径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后来变成习惯,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

很快,军机处就从一个临时性的军事机构,演变为处理全国所有重要政务的常设机构,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运作方式:秘密与独裁

军机处的运作完全体现了清代政治的私密性和独裁性。

  • 人员构成:军机大臣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中秘密挑选,他们是皇帝的私人秘书,而非正式的政府首长,对皇帝个人负责。
  • 寄信上谕:军机处发出的命令被称为“寄信上谕”,不由内阁和六部等外朝官署知晓,而是用印有“办理军机处”字样的信封,通过兵部直接寄发给相关官员。这使得全国政务都成为皇帝与个别官员之间的秘密,完全破坏了政治的公开性。

这种上谕,由军机处拟给皇帝看,皇帝看过以后,封来盖起一个印……这个印一盖,谁也不能看。……如是则一切事情,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这不是全国政治,都变成秘密不再公开了!

与内阁的区别

  • 内阁:在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票拟”向皇帝提供建议,但诏书的最终发布仍需经过外朝,具有一定的公开性。
  • 军机处:则是一个完全封闭的黑箱操作,军机大臣直接承皇帝旨意拟定命令,并以密旨形式下发,彻底杜绝了外部的监督与制衡。

秘密政治这当然只能说是一种法术,而不能说是一种制度呀!

军机处的设立,使得清代皇帝的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但也使其政治体制的封闭性和僵化性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