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央政府
宋代的中央政府组织大体沿袭唐代制度,但其核心精神与权力分配已发生显著变化,主要特征是相权的分割与君权的提升。
三省的虚化
宋代名义上仍设三省,但实际上门下省和尚书省都被移出皇宫,失去了参与最高决策的地位。真正的宰相机构只剩下设在宫内的中书省,其办公地“政事堂”成为唯一的决策核心。
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
“两府”制度:军民分治
宋代中央最高权力机构由“两府”构成,即中书省和枢密院。
- 中书省:为宰相机构,主管民政。
- 枢密院:源自晚唐五代的军事机构,在宋代被保留并提升,专门负责军事,与中书省对立。
这种“军民分治”的格局,使得宰相无法干预军事,是相权被分割的第一个重要表现。
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本是晚唐五代传下的一个新机构,宋人不能纠正,把它沿袭下来,成为一重要官职。……然中书和枢密对立,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
此外,国家的财政权和人事权也被从相权中剥离,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职能,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