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 资本论第三册
  - 历史与社会

股份公司是在信用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发行股票来集中大量社会资本,并由专门的经理人进行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

资本在股份形式上的巨大的聚集,在这里也找到了直接的活动场所。

这种对私人资本的扬弃,是向更高级生产方式过渡的起点。

展开阐述

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自我否定因素。

  1. 资本的社会化: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单个资本家无法承担的、需要巨额资本投入的大规模生产(如铁路、运河等)成为可能。它通过发行股票,将社会上分散的货币资本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社会资本。在这里,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与私人资本相对立。

  2.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股份公司中,资本的所有者(股东)和资本的经营者(受雇的经理)是分离的。资本的所有权表现为一张张的股票,而实际的生产经营职能则由不占有资本的经理人来执行。这表明,资本家的所有权对于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来说,已经变得多余。

  3. 向新生产方式的过渡点: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对私人资本的“扬弃”。它将私人企业转化为社会企业,虽然这种转化还保留在资本主义的框架内。资本家变成了纯粹的食利者,与生产过程完全脱离。这种所有权与职能的分离,为未来生产资料转变为真正的社会财产,即社会主义公有制,创造了物质前提和形式上的过渡点。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