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兵法》在014-篇章-虚实篇中提出的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核心原则,指善于作战的将领,应该能够调动敌人,使其按照我方的意图行动,而不是被敌人所调动。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内涵阐述

掌握战场主动权,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孙子将主动权的争夺概括为“致人”与“不致于人”的对抗。

  • 致人:即调动敌人。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敌人移动、分散、暴露弱点,使其陷入被动。孙子指出,可以用利益(“利之”)来引诱敌人到达我方预设的战场,也可以用危害(“害之”)来阻止敌人前往其想去的地方。
  • 不致于人:即不被敌人调动。保持自己行动的自由,不因敌人的行动而被迫做出反应,始终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战术应用

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关键,在于主动地去改变敌我双方的虚实状态。当敌人休整安逸时(实),要想办法使其疲于奔命(劳则为虚);当敌人粮草充足时(实),要想办法使其陷入饥饿(饥则为虚);当敌人安稳不动时(实),要想办法使其被迫移动(动则为虚)。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动,可以有效地消耗敌人,使其暴露弱点,从而为我方051-战略战术-避实而击虚创造条件,最终夺取胜利。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