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的国民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在工资水平上存在的差别,这种差别由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所决定。

在比较国民工资时,必须考虑到决定劳动力的价值量的变化的一切因素:自然的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首要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范围,工人的教育费用,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作用,劳动生产率,劳动的外延量和内涵量。

展开阐述

在比较不同国家的工资时,不能只看名义工资(货币工资),而必须考察一系列复杂因素:

  1. 劳动力的价值:不同国家维持劳动力生存和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价格是不同的,这导致概念-劳动力价值本身存在差异。

  2. 劳动强度和生产率:资本主义生产较发达的国家,其国民劳动的平均强度和生产率通常也较高。强度较大或生产效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同一时间内会生产出更多的概念-价值,因此表现为更高的名义工资。然而,同产品价值相比,这种劳动的相对价格可能反而更低。

  3. 货币的相对价值:在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贵金属(货币商品)的生产相对于工业品来说成本更高,因此货币的相对价值较低。这也会导致该国的名义工资看起来比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要高。

因此,一个国家的工资水平较高,并不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较低。恰恰相反,在资本主义生产最发达的国家,虽然名义工资较高,但由于其更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率,劳动的相对价格(即工资相对于概念-剩余价值的比例)可能更低,工人的受剥削程度可能更深。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