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主义认为,一个句子的意义或其真假并非孤立地取决于自身与事实的对应,而是依赖于它所在的整个语言系统或理论网络。

我们的信念作为一个整体,去面对经验的裁判所。

任何一个陈述都可以被坚持为真,只要我们在系统的其他部分做出足够剧烈的调整。

把经验意义归赋给单个句子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条,是还原论的教条。

展开阐述

意义整体主义(Semantic Holism),尤其与哲学家奎因(W.V.O. Quine)的工作紧密相关,它挑战了语言的原子论观点(即认为每个句子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和检验标准)。

核心思想

  1. 信念之网(Web of Belief):奎因将我们的知识体系比作一张巨大的网。逻辑和数学等核心信念位于网的中心,而关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性信念则处于边缘。这张网作为一个整体来接触经验的“边缘刺激”。
  2. 意义依赖于整体:单个句子的意义无法脱离其所在的理论网络而被孤立地确定。要理解“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你需要理解“力”、“质量”、“加速度”等一系列概念,而这些概念又依赖于整个物理学理论。
  3. 证实整体主义:没有一个经验观察可以孤立地证实或证伪一个科学陈述。当一个预测失败时,它挑战的是整个理论系统。我们总是有选择的,可以修改某个辅助假设、某个具体陈述,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修改逻辑定律,来维护理论的和谐。

影响

  • 对分析-综合区分的攻击:整体主义是奎因批判逻辑实证主义“两个教条”的核心论据之一。如果意义是整体的,那么就无法清晰地划分出独立于事实经验的“分析真理”(如“所有单身汉都未婚”)和依赖于事实经验的“综合真理”。
  • 引向指称的不确定性:整体主义是054-核心概念-指称的不确定性的逻辑前提。如果整个理论可以有多种方式来适应经验,那么理论中的词语指称什么也就变得不确定了。
  • 改变了科学哲学:它强调了理论选择中的实用主义因素(如简洁性、保守性),并促使人们将科学理论视为一个动态演变的整体结构,而非孤立假说的集合。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