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实验:帕菲特的传送机的故事
“帕菲特的传送机的故事”是由哲学家人物-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概念-思想实验,旨在挑战我们关于问题-人格同一性的传统观念。它通过一个科幻的场景,迫使我们思考,我们真正关心的究竟是“人格同一性”本身,还是别的东西。
思想实验的内容
帕菲特邀请我们想象一台心灵传送机,并思考其几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模式一(标准模式):你走进地球上的传送机。它扫描你的整个身体和大脑的全部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火星。地球上的你被分解销毁,同时,火星上的重组器用当地的原子完美地重构出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人。这个人拥有你所有的记忆、性格和身体特征。
模式二(改进模式):传送机技术得到了改进。现在,它在扫描你之后,不会将地球上的你销毁。它只是在火星上创造了一个你的完美复本。现在,有两个“你”了。
模式三(故障模式):在一次传送中,地球上的分解射线发生了故障,没有将你完全销毁,只是严重损伤了你的心脏。你活了下来,但被告知你很快就会死去。与此同时,火星上的你被成功地创造了出来。
实验的目的与结论
这个思想实验揭示了我们关于“生存”和“同一性”的直觉中的深刻矛盾。
- 在模式一中,大多数人可能会犹豫,但不一定会认为这等同于死亡。这似乎是一种“旅行”的方式。
- 在模式二中,我们直觉地认为,火星上的那个人是你的“复本”,而你仍然是地球上这个。你不会认为你已经“旅行”到了火星。
- 在模式三中,情况变得最复杂。你(在地球上)将要死去,但一个与你心理完全连续的人将在火星上继续生活。你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是感到安慰,因为“你”以某种方式活了下来?还是感到恐惧,因为“你”马上就要死了?
帕菲特的结论是革命性的:
- 人格同一性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东西。我们关心的不是那个严格的、非此即彼的“同一性”关系。
-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关系R”:即心理连续性和关联性(psychological continuity and connectedness)。
- 在正常情况下,同一性与关系R是重合的。但在传送机这样的极端情况下,它们分开了。在模式三中,你的人格同一性(作为地球上这个特定的人)将要终结,但你的“生存”(survival)却通过关系R在火星上得到了延续。
因此,帕菲特认为,我们应该放弃对“我”是否还是同一个“我”的执着,转而关心我们的心理状态是否能以任何方式得以延续。这个结论对我们如何看待生命、死亡和未来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