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人物-诸葛亮在平定南方(地点-南中)叛乱时,为了彻底收服南蛮首领人物-孟获的人心,而连续七次将其擒获,又七次将其释放的著名故事。
事件背景
在事件-白帝城托孤之后,为了稳定后方,实现事件-隆中对中“南抚彝、越”的战略,为北伐曹魏做准备,诸葛亮亲自率军南征,讨伐发动叛乱的南中大王孟获。
在出征前,马谡向诸葛亮提出了“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诸葛亮深以为然,并将其作为平定南中的核心指导方针。
事件经过
在南征过程中,诸葛亮凭借其超凡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击败并俘虏了孟获。然而,每一次孟获被擒后,都心有不服,认为自己是中了计谋,而非实力不济。为了让他心服口服,诸葛亮每次都将他释放,让他重整旗鼓再战。
孔明笑曰:“量此山僻之人,吾已擒之,但恐其心不服,故尔放之。今番再去,务要生擒。”
这个过程反复了七次。孟获在被第七次擒获后,终于被诸葛亮的仁德和智谋所折服,真心实意地归顺蜀汉。
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义,直如此无羞耻乎?”…遂同妻子宗党皆至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事件影响
七擒孟获的成功,使得蜀汉彻底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并获得了南中地区的人力、物力支持,为诸葛亮日后能够安心地进行北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事件也成为了诸葛亮“攻心为上”战略思想的经典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