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在011-篇章-谋攻篇中提出的最高战争境界和最理想的胜利方式,是037-军事思想-全胜思想的精髓体现。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内涵阐述

孙子认为,通过一场场战斗取得胜利,甚至做到“百战百胜”,都算不上是最高明的将领。最高明的用兵之法(“善之善者”),是在不动用一兵一卒、不发生直接战斗的情况下,就使敌人完全屈服。

这并非一种反战或怯战的空想,而是建立在强大实力基础上的战略威慑。其前提是国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049-战略战术-先为不可胜),辅之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对敌国形成巨大的压力,使其认识到抵抗是徒劳的,从而不得不放弃抵抗,主动屈服。

实现途径

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其具体途径就是047-战略战术-上兵伐谋,即首先在谋略层面战胜敌人,其次在外交层面孤立敌人。只有在这两种方法都不奏效时,才诉诸直接的军事对抗。

这一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就深受其启发。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