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黛玉
人物简介
林黛玉,字颦颦(pín pín),是家族-贾府的嫡亲外孙女,人物-贾宝玉的姑表妹。她出身于“清贵之家”,母亲为荣国府的贾敏,父亲为巡盐御史林如海。黛玉才华横溢,诗思敏捷,是地点-大观园中最具灵性的诗人。她生性孤高、敏感多疑,又体弱多病,一生与药为伴。作为概念-木石前盟的化身,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核心主线,最终在宝玉成婚之夜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
主要特征
仙姿玉质 (第三回)
黛玉初进荣国府,其容貌风姿便与众不同。在宝玉眼中,她眉间含愁,目中含情,既有弱柳扶风的病态之美,又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聪慧灵秀之气。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咏絮之才
黛玉的诗才冠绝大观园。在海棠诗社中,她以《咏菊》一诗夺魁,尽显其清雅高洁的风格。其后填的《柳絮词》,更是将自身漂泊无依的命运融入其中,意境凄美,感人至深。
(《临江仙·柳絮》)……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关键事迹
事件-宝黛初会 (第三回)
宝黛初见,二人便觉异常眼熟,似曾相识。宝玉那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黛玉心中“何等眼熟到如此”的惊异,为二人概念-木石前盟的宿缘写下开篇。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事件-黛玉葬花 (第二十七回)
葬花是黛玉生命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为艺术。她将落花视作知己,感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借埋葬落花来抒发自己对青春易逝、世事无常的悲哀,以及对自身未来命运的忧虑。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