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本书通过多个层面探讨了信息的本质,特别是信息如何被携带、揭示、以及其意义的所在。信息不仅仅是数据,它和一个能够理解它的“解码机制”或“智能”紧密相连。
信息携带者与信息揭示者
信息需要一个载体来承载,同时也需要一个揭示者(或解码器)来将其中的概念-意义展现出来。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唱片和唱机。
可以很自然地把唱片想象成“信息携带者”,而把唱机想象成“信息揭示者”。关于这些概念的另一个例子是由pq系统给出的。在那里,“信息携带者”是定理,而“信息揭示者”是解释过程。
这个模型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信息是完全内在于“携带者”之中,还是由“揭示者”在解码过程中添加或创造的?
遗传信息:一个复杂的例子
生物学中的遗传信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深入案例。DNA分子是遗传型(信息携带者),而生物体是表现型(信息的展现)。
DNA所依赖的事实是这些过程将会发生,但它似乎没有包含导致它们发生的任何密码。这样,关于遗传型中的信息的性质,我们就有了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有这样多的信息在DNA之外,那么把DNA仅仅看成是一套非常复杂的触发装置——就像自动唱机上的一排按钮——是完全合理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有信息都已在DNA之中,只不过是以一种极其隐蔽的形式存在而已。
这个例子说明,信息的展现过程(从遗传型到表现型)可能极其复杂,甚至解码机制本身(细胞环境)比信息载体(DNA)还要复杂。
消息的三个层次
任何一条被传递的信息都可以被解构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信息的完整性。
- 框架消息:这是关于“我是一条消息”的元信息,它使得接收者能够识别出信息的存在,并启动解码的意图。
- 外在消息:这是关于“如何解码我”的指令。它隐含在消息的结构、模式或媒介之中,用于指导接收者构建或选择正确的解码器。
- 内在消息:这是消息的核心内容,是发送者真正想要传达的意义。
理解内在消息就是抽取出发送人所要传递的意义。
理解框架消息就是确认需要一种解码机制。
理解外在消息就是建造——或知道如何建造——能正确解译内在消息的解码机制。
信息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一条消息是否具有客观、固有的意义,取决于解码机制的普遍性。如果所有智能生物的大脑都以相似的方式工作,那么某些消息的意义就可以被认为是固有的,因为它能以可预测的方式作用于任何智能。
我们可以把一条消息的意义(框架的、外在的、内在的)归因于消息自身,因为事实上释读机制本身是具有普遍性的——这就是说,它们是自然界的基本形式,以同样的方式产生于形形色色的环境之中。
因此,信息的意义既不完全在消息内部,也不完全在接收者内部,而是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但如果这种相互作用的模式是宇宙中智能生物所共有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信息具有一种固有的、普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