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总论

钱穆先生在本书的总结部分,指出了中国从秦到清两千年传统政治中的数个长期趋势,这些趋势也揭示了其中的流弊。

一、中央政府的逐步集权

历代政治的一个显著趋势是中央政府权力不断加强,而地方政治随之衰落。这使得国家权力过于集中在中央,地方缺乏活力和自主性,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问题。

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直到今天,成为中国政治上极大一问题。

二、社会阶层的平等化与力量的散漫

传统政治致力于削弱特权(如制度-九品中正制下的门第),使得社会各阶层趋向平等,形成一个“平铺的社会”。然而,这种平铺的社会缺乏组织和力量,面对外部挑战时难以凝聚反抗力量。同时,由于“学而优则仕”的导向和对工商业的压制,社会精英过度集中于官场,导致政治臃肿。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一天天地趋向于平等。……这种平铺的社会,也有其毛病。平铺了就不见有力量。……社会上聪明才智之士都想去走做官这条路,工商业就被人看不起。……所以使中国政治表现出一种臃肿的毛病。

三、皇权与相权的消长

在长期的“长治久安”局面下,皇位世袭得以延续数百年,而宰相则频繁更替,多为平民出身。这种不对等的稳定性导致皇帝的地位和尊严日益提高,皇权逐步上升,而作为政府首脑的相权则相应下降,这是传统政治的一大弊病。

皇帝可以两三百年世袭着,做宰相的人,前十年还在穷乡茅檐下读书,但皇帝已是有着七八世九十世的传统了。相形之下,皇帝的地位和尊严,自然一天天提高。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将。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四、制度的日趋繁密化

政治制度随着时间推移,为防弊而不断增补,变得越来越繁密复杂。这导致人才受到过多束缚,难以施展才能,使政治有“后不如前”之感。过分强调法治和制度化,反而限制了人的作用。

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订一个制度来防制它,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这一趋势,却使中国政治有后不如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