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亚当·斯密、施托尔希和拉姆赛等经济学家的回顾,揭示了古典及庸俗经济学在理解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上,由于未能正确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而陷入的普遍困境。

亚·斯密在提出这种直到现在还有人信以为真的荒谬教条时……还采用了一种更通俗的形式:消费者“最终地”必须把全部产品价值支付给生产者。直到现在,这还是政治经济学这门所谓科学的一种公认的常识,甚至是一个永恒真理。

展开阐述

对社会再生产的科学分析,是以驳斥亚当·斯密的错误教条为起点的。斯密及其后继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论困难,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内在局限。

亚当·斯密:错误的始作俑者

  • 核心错误:斯密认为社会年产品的总价值可以完全分解为收入(工资+利润+地租),即 价值 = v + m。这导致他无法解释**不变资本(c)**如何得到补偿。
  • “最终消费者”的遁词: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斯密提出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庸俗观点,即“最终消费者”必须支付全部产品价值。这种说法混淆了生产性消费个人消费。它正确地指出了个人消费品(第Ⅱ部类产品)的价值最终由收入(v+m)来支付,但却错误地将这一逻辑应用于生产资料(第Ⅰ部类产品),忽视了这部分产品只能由资本进行生产性消费。

施托尔希:看到矛盾但无法解决

  • 发现问题:施托尔希认识到斯密理论的荒谬性。他明确指出:“构成一个国家的资本的产品,是不能消费的。”他看到了社会产品必须分为资本和收入两部分,如果全部产品都被消费,再生产将无法进行。
  • 理论上的无能:尽管发现了问题,但由于施托尔希同样接受了斯密关于价格构成的基本理论,他无法从理论上说明不变资本的存在与价值的收入分解如何统一,最终只能宣布“把必要价格分解为它的最简单的要素是不可能的”。

拉姆赛:走向新的混乱

  • 片面的批判:拉姆赛等人试图纠正斯密的错误,但他们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而不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 新的错误:拉姆赛将资本等同于不变资本(他称之为固定资本),而将可变资本(他称之为流动资本)视为仅仅是“维持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非生产性的条件。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不变资本的客观存在,但完全抹杀了可变资本作为剩余价值唯一源泉的决定性作用,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结论

从斯密到拉姆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社会再生产问题上的失败,根源于他们无法或不愿正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实质。他们始终在流通领域的表面现象(如买卖、收入、消费)中兜圈子,而未能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去揭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对立。只有通过两大部类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价值和物质的补偿过程,才能科学地解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之谜。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