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孙子兵法》在015-篇章-军争篇中提出的“治气”之术,指作战时要避开敌军士气高昂的锋芒,选择在其士气松懈、疲惫思归时再发起攻击。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内涵阐述

孙子认为,军队的士气(“气”)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具有客观规律。他将其概括为“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即军队在作战初期士气最为旺盛,相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懈怠,到晚期则会因疲惫而思归。

高明的将领懂得掌握和利用这个规律,从而在心理上战胜敌人:

  • 避其锐气:当敌人初来乍到、士气正盛时,要暂时避其锋芒,不与其正面交锋,可通过坚守营垒等方式消耗对方。
  • 击其惰归:耐心等待,直到敌人士气衰落、军心懈怠、疲惫不堪并渴望返回时,再抓住时机,奋力出击。

战略意义

这一战术是031-核心概念-虚实思想在心理层面的具体应用。敌人的“锐气”就是其“实”,而“惰归”之心就是其“虚”。“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正是051-战略战术-避实而击虚的生动体现。

它要求将领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被敌人表面的强大声势所吓倒,善于通过时间的推移来转化战场优劣态势,最终后发制人。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