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粮于敌”是《孙子兵法》在010-篇章-作战篇中提出的核心后勤保障原则,指在敌国境内作战时,应就地夺取敌人的粮草物资来补给自己的军队。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内涵阐述

孙子深刻认识到,战争中后勤补给线(尤其是粮草运输)的漫长,是导致国家贫困、军队疲惫的重要原因(“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提出了“因粮于敌”的原则。他认为,明智的将领(“智将”)一定会致力于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问题。他精确地计算出,消耗敌人一钟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的效益,因为这省去了巨大的运输成本和人力物力消耗。

具体应用

  • 内外有别:孙子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即武器装备(“用”)要从本国获取,因为士卒需要使用自己熟悉的兵器;而粮草(“粮”)则应取之于敌。
  • 以战养战:在019-篇章-九地篇中,这一思想被表述为“重地则掠”,即深入敌国腹地后,就要通过掠取敌方乡野的物资来保障全军的供给。这是一种“以战养战”的策略,旨在减轻己方后勤压力,同时加重敌方的负担。

这一原则是孙子务实主义军事思想的体现,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战争成本,是保障039-军事思想-兵贵神速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关联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