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鹰愁涧

鹰愁涧,位于蛇盘山中,是人物-唐僧师徒西行途中遇到的险要之地。

名字由来

此涧因水流清澈,飞鹰看到水中的倒影会误以为是同类而投身涧中,故名“鹰愁陡涧”。

大圣不知。这条涧千万个孔窍相通,故此这波澜深远。想是此间也有一孔,他钻将下去。也不须大圣发怒在此找寻,要擒此物,只消请将观世音来,自然伏了。

主要事件

白龙马藏身

鹰愁涧是西海龙王三太子玉龙的藏身之处。他因纵火烧毁殿上明珠,被天庭判了死罪,后得神佛-观音菩萨解救,在此等候取经人,以将功折罪。

那条龙,是我亲奏玉帝,讨他在此,专为求经人做个脚力。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

误食唐僧坐骑

人物-唐僧人物-孙悟空师徒二人路过此地时,玉龙因饥饿难忍,从涧中窜出,将唐僧所骑的白马连同鞍辔一口吞下。

师徒两个正然看处,只见那涧当中响一声,钻出一条龙来,推波掀浪,撺出崖山,就抢长老。慌得个行者丢了行李,把师父抱下马来,回头便走。那条龙就赶不上,把他的白马连鞍辔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潜踪。

悟空斗玉龙

孙悟空为寻回师父的坐骑,与玉龙在涧边展开大战。玉龙不敌悟空,变作一条水蛇躲藏起来。

那猴王拽开步,跳到涧边,使出那翻江搅海的神通,把一条鹰愁陡涧彻底澄清的水,搅得似那九曲黄河泛涨的波。那孽龙在于深涧中,坐卧不宁,心中思想道:“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不上一年,在此随缘度日,又撞着这般个泼魔,他来害我!”你看他越思越恼,受不得屈气,咬着牙,跳将出去,骂道:“你是那里来的泼魔,这等欺我!”行者道:“你莫管我那里不那里,你只还了马,我就饶你性命!”那龙道:“你的马是我吞下肚去,如何吐得出来!不还你,便待怎的!”行者道:“不还马时,看棍!只打杀你,偿了我马的性命便罢!”他两个又在那山崖下苦斗。斗不数合,小龙委实难搪,将身一幌,变作一条水蛇儿,钻入草科中去了。

观音点化

最终,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菩萨说明原委,并点化玉龙,使其化为一匹神骏的白马,代替原来的坐骑,驮着唐僧继续西行。

菩萨上前,把那小龙的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气,喝声叫:“变!”那龙即变做他原来的马匹毛片。又将言语分付道:“你须用心了还业瘴,功成后超越凡龙,还你个金身正果。”

关联节点